
丰收背景下的“价低货好”
今年,阳澄湖大闸蟹迎来了三年以来的最大丰收。受益于今年的温和气候和更少的高温天气,大闸蟹得以茁壮成长。
而随着蟹苗选育手段的进步和阳澄湖水体环境的优化,蟹的质量也逐渐上升。
据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的数据,2023年阳澄湖大闸蟹的总产量预计为1.1万吨,较去年增加了约17%。
这种大丰收的背景下,消费者在购买大闸蟹时得到了更高的性价比。
叮咚买菜的数据显示,今年双节期间的大闸蟹预计环比节前一周增长约30%,而价格也变得更加亲民。
这样的价格与质量优势使得阳澄湖大闸蟹在市场上获得了相对较高的销售增长。
竞争加剧导致的价格下滑
尽管阳澄湖大闸蟹得到了丰收,但它并不是唯一的胜利者。
其他大闸蟹产地,如江苏泰州、宿州等地,也都有可观的销售增长。这意味着阳澄湖大闸蟹在市场上的竞争压力增加,使得其价格更为亲民。
此外,北方产区的大闸蟹,如黄河口大闸蟹,因为早晚温差比南方大,更早完成蜕壳,从而较南方蟹早10-20天上市,形成了与阳澄湖大闸蟹的直接竞争。
另外,很多生鲜平台现在直接与产地合作,进一步拉低了价格。
这一策略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但对于养殖户来说,这意味着他们在销售大闸蟹时面临着更大的价格压力。
养殖户的困境与出路
尽管消费者受益于低价,但养殖户却为此付出了代价。
由于市场上的供应量大于需求量,许多养殖户遭受了“增产不增收、优质不优价”的困境。
孙永军,江苏泗洪县绿康洪泽湖大闸蟹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透露,同等规格、同等品质的产品在批发环节每公斤比往年低5-6元。
这使得养殖户的收入大大减少,许多蟹农甚至难以维持基本的生计。
这种困境的背后,既有产业的过度饱和,也有电商平台低价策略的影响。
但养殖户并未放弃。面对国内市场的困境,孙永军的公司选择了开拓海外市场。
今年,他们的出口量比往年增加了30%,主要出口到韩国、马来西亚、泰国和阿联酋等国家。
此外,孙永军还鼓励养殖户加大对精品大闸蟹的投入,以应对未来大闸蟹品牌化的发展。
阳澄湖大闸蟹的丰收带给消费者了实惠,但养殖户却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
然而,正如孙永军所做的,养殖户可以通过开拓新市场和加大对精品大闸蟹的投入来应对这种困境。
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努力,大闸蟹产业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